【千人計劃】華南理工大學誠聘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特聘教授、青年學者
華南理工大學坐落在氣候宜人的南方名城廣州,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華南理工大學成為以工見長,理工結合,管、經、文、法、醫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已全面進入國際公認的四大全球大學排行榜(“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300區間”),工科排名位居全球第22位。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3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1‰,世界頂尖學科數位居全國高校第六;學校擁有國家級科研基地17個;匯聚了包括9名全職兩院院士、1名美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一批高層次人才,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數量排名全國高校第四。學校擁有多層次的、完備的本碩博培養體系,在校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強,具有優秀的科研素質。
一、學校發展前景
2017年3月,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協議正式簽訂,將重點圍繞生命科學、高端裝備制造、量子通信、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交叉學科為主的學科體系,與境外多所著名高校合作,致力于建成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國際化校區。根據規劃,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占地約1650畝,項目總投入預計超200億元。目前建設工作已正式啟動,首筆經費已到位。
同月,廣州迎來了一個新名字“粵港澳大灣區”,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升其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該灣區將成為繼美國舊金山灣區、美國紐約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廣州作為大灣區的龍頭之一,將繼續扮演高等教育人力資源中心的角色,讓眾多高校院所的人才成為灣區的“最強智庫”。未來,廣州將建設成為世界前沿科技匯聚、全球科技人才薈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城市。
為實現學校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未來幾年,學校將重點引進一批海外優秀人才, 致力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歷史悠久、創新進取、充滿活力的創意華園;氣候宜人、經濟發達、平等包容的名城廣州,熱忱歡迎海外優秀人才來此建功立業、共創美好未來。
二、招聘崗位
工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船舶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
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
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
哲學:哲學
經濟學:應用經濟學
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法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藝術學:音樂舞蹈學、設計學
三、基本條件
(1)特聘教授項目
1.具有博士學位,截至2017年1月1日,自然科學類、工程技術類人選年齡不超過45周歲,人文社會科學類人選年齡不超過55周歲。
2.海外應聘者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副教授及以上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國內應聘者應擔任教授或相應職位。
3.聘期內全職在華南理工大學工作。
(2)青年學者項目
1.截至2017年1月1日,自然科學類、工程技術類人選年齡不超過38周歲,人文社會科學類人選年齡不超過45周歲。
2.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國內應聘者一般應擔任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
3.聘期內全職在華南理工大學工作。
四、待遇
1.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除教育部提供每年20萬元津貼外,享受我校二級教授的工資、保險、醫療福利等待遇,自動入選校內“興華杰出學者”并享受其崗位津貼。自然科學類提供不低于300萬元的科研經費,人文社會科學類提供不低于100萬元的科研經費,提供租住房一套及安家費,或者提供一定的一次性購房款。科研啟動費和待遇等可具體面議。聘期結束后,如在我校繼續工作,仍可享受不少于聘期的津貼待遇。
2.入選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除教育部提供每年10萬元津貼外,享受我校教授的工資、保險、醫療福利等待遇,自動入選校內“興華精英學者”并享受其崗位津貼。自然科學類提供不低于200萬元的科研經費,人文社會科學類提供不低于80萬元的科研經費,提供租住房一套及安家費,或者提供一定的一次性購房款。科研啟動費和待遇等可具體面議。聘期結束后,如在我校繼續工作,仍可享受不少于聘期的津貼待遇。
3.提供良好的科研、實驗用房等工作條件。
4.根據工作需要和團隊建設需要,配備科研助手和學術梯隊。
5.學校負責或協助解決配偶的工作,子女可入讀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幼兒園和實驗學校。
五、應聘程序及材料提交
歡迎通過E-mail等方式與我校人事處聯系,并提交相關申報材料,材料包括:
1.個人簡歷及教學科研情況(自大學開始至申請時間不間斷的學習、工作簡歷,發表的論文、著作、專利、負責的科研項目);
2.學歷、學位證書及任現職證明;
3.3篇重要代表性論著的全文;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凡、謝先法
電話:020-87110260
傳真:020-87110201
E-mail:rsctd@scut.edu.cn ;wfan@scut.edu.cn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華南理工大學人事處
郵編:510640
來源:千人計劃、華南理工大學

【千人計劃】河北工業大學誠邀海外優秀人才申報國家“青年千人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