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聞】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今年頒給了施一公、潘建偉和一個80后

9月9日,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和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各自捧走了100萬美元獎金。
每人的100萬美金,都由四位企業家捐贈人共同捐贈。
對標諾貝爾,民間科學獎野心勃勃
未來科學獎是我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從它設立伊始,組委會就野心勃勃,放話要做“中國的諾貝爾獎”。

?王曉東,饒毅,何川,駱利群,謝曉亮與李彥宏一起揭曉生命科學獎

?徐小平、季向東、丁洪、吳鷹與鄧鋒一起揭曉物質科學獎

?夏志宏、勵建書、田剛、李凱、丁磊、馬化騰,王強一起揭曉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生命科學獎 | 施一公

施一公,1967年生于中國河南,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任教。現為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副校長。
獲獎理由:
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復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的重大貢獻。
物質科學獎 | 潘建偉

潘建偉,1970年3月生于中國浙江,199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5年獲該校理論物理碩士學位,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獲獎理由:
獎勵他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于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許晨陽

許晨陽,1981年出生于重慶,2003年獲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200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后研究。現為北京大學國際數學中心教授。
獲獎理由:
表彰他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極其深刻的貢獻。
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獎項捐贈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笑說:“未來,人家會說,諾貝爾獎,不要不要。”他擺著手,“我們要未來科學大獎。”
該獎項對諾貝爾獎的主要借鑒,是它的評審程序。
科學委員會推薦出國際專家作為提名人。候選人產生后,請全球范圍相關領域專家對候選人的工作給予評價,科學家委員會根據評價結果投票確定獲獎者。并請清華大學法學院高西慶和畢馬威組成監管委員會,監督整個評獎過程。
現在,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家委員會由15位科學家組成,名單完全公開。科學委員會成員之一、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曾說, 這是押上了他們的聲譽。
今年的評獎工作于年初啟動。3月,科學委員會確定了提名人名單,并發出提名邀約函。整個評審工作持續近半年。
對獲獎的三位科學家來說,獎項確實像是“砸”來的——他們全程不知情。
“我們要對標的不僅是諾貝爾獎,還是對標一種公認的公平、公正的評獎流程。”獎項監督委員會主席高西慶強調。
閱讀拓展:
【行業新聞】萬里歸國只為三尺講臺 施一公立志培養世界最杰出的科學家
上一篇:快速了解13種光譜儀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