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精準醫學:攻克癌癥 干預未來健康發展
自從美國2015年宣布精準醫學計劃以來,中國也不斷加大了對精準醫學的支持力度:科技部召開“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組建19 人專家委員會,并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元;國家衛計委首次公 布“腫瘤高通量基因測序臨床應用試點單位名單”,20家左右醫療機 構入選,其速度超過醫學界和資本界的預期;2016年3月發起了精準醫 學研究專項課題,目標在2017年至2019年構建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和 治療大數據平臺,推動一批精準治療藥物和分子檢測產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與此同時,個體化精準診療醫學是近年衛生保健領域發展最廣泛、最快速的學科,涵蓋遺傳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病理學、人類基因組學、藥物基因組學和環境因素等各個領域。在系統生物學、網絡化消費者不斷增長以及通訊與信息技術數字化革命等多種趨勢推動下,由患者主動參與(Participatory)、早期預警(Predictive)、預防(Preventive)和個體化(Personalized)為特征的P4醫學時代,即個體化精準醫學時代即將來臨。
精準醫療目標:攻克癌癥
溫醫大附一院周蒙滔教授指出,精準醫學中心主要研究兩方面內容:近期對癌癥治療的關注及長遠對健康和疾病整個范圍知識應用的認識。
在癌癥治療方面,中心將重點針對肝癌、胰腺癌、胃腸道癌、肺癌等發病率高、愈后差的癌癥進行研究。2015年附一醫門診診斷的腫瘤數據顯示,腸癌1690例、胃癌1428例、肝膽癌884例、胰腺癌215例。
有研究發現,許多分子病變是驅動癌癥的誘因,這表明不同癌癥都有自己的基因印記、腫瘤標記物以及變異類型,而且可遺傳性基因變異通常會增加患癌風險。但目前常用的抗腫瘤藥物對患者的治療有效性低于70%,三成左右的患者接受了不恰當的藥物治療。
癌癥的精準治療,是引入基因測序技術進行個體化療法。通過基因測序進行易感基因檢測、早期篩查、疾病確診、個性化用藥指導等。通過精準治療,大大提高療效,避免過度治療和降低患者經濟負擔。
將精準治療上升至醫療健康
現在的醫療體系面對的是病人,醫生主要是對病人進行治療。但是,未來因為精準醫學的發展,由于組學大數據的介入,任何人在他沒有得病的時候,我們就能測量他的組學數據,分析組學大數據,可以對他未來健康發展的危險因素做出評估,根據評估進行適當干預,這樣就把整個醫療健康體系的關口前移。
來源:互聯網資料整理
聲明: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