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出微型人腦組織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目前,新加坡科學家在研究“微型大腦”領域獲得重大突破!他們在實驗室培育出微型版人類中腦,將有助于研究人員研制治療和控制帕金森氏綜合癥(PD)和人體衰老相關的大腦疾病新方案。
這些微型中腦是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出的三維微型組織,它具有人類大腦特定部分的一些性能。據悉,這是首次在類器官模型中探測到神經黑色素。同時,這項研究將揭曉活躍多巴胺神經細胞的功能性。
人類中腦是“信息高速公路”,控制著人類聽覺、眼球運動、視力和身體運動,它包含著產生多巴胺的特殊多巴胺能神經元。科學家指出,多巴胺能神經元對于管控功能、運動控制、動機、強化和獎勵行為具有顯著作用,高水平多巴胺將刺激肌肉活動和沖動行為,然而低水平多巴胺將導致反應遲鈍和帕金森氏綜合癥等失調混亂癥。同時,導致帕金森氏綜合癥的低水平多巴胺將顯著減少神經黑色素,導致患者出現退變性癥狀,其中包括:顫抖和運動技能受損。
這對于帕金森氏綜合癥研究而言是一個關鍵性的突破,或將影響全球700-1000萬患者。此外,還有一些帕金森氏綜合癥患者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分析影響該癥狀的物質,他們在實驗室進行不同類型的模擬實驗或者動物實驗。科學家使用干細胞培育出大腦類器官,長度大約2-3毫米。這些類器官包含著人類中腦的必要標志——多巴胺能神經元和神經黑色素。
杜克-新加坡醫學院副教授肖恩-杰(Shawn Je)說:“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中腦類器官模擬人類中腦發育,細胞分裂、逐層形成細胞簇、在類似人類大腦的三維環境中具有電流和化學活躍性,目前,我們可以真實測試在治療患者之前這些微型大腦如何反應現有藥物或者新型研制藥物。”
帕金森氏綜合癥資深研究顧問金覃恩(音譯)教授指出,人類大腦可能是最復雜的器官,慢性大腦疾病對于醫生和患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目前新加坡研究小組培育的微型中腦雖然處于初級階段,但卻是一項重要的科學里程碑事件,我們將繼續努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
來源:騰訊科學
聲明: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邀請|提升色譜儀器維護技術,2016夏季強化培訓班開課
下一篇:共享大型科研儀器 推動服務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