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儀器行業復工率達80%
“為了解疫情對機械職業的影響,我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第一時間開展專題調研。”在日前召開的機械職業運轉局勢信息發布會上,我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表明,全職業復工復產進展進一步加速。
據介紹,中機聯每日會同18個分職業協會查詢其所屬的會員企業和重點聯絡企業約7000家,復工率已由2月13日的不足30%升至2月24日的66%(其間員工復工率48.5%)。部分職業復工復產進展更為敏捷,如電工電器、制冷空調、農業機械、文化辦公設備和儀器儀表職業復工率超越80%;通用機械、食物及包裝機械、內燃機、零部件和塑料機械職業復工率超越70%。隨著地方政府對復工復產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細化,前期已提出申請與做好復工復產預備的機械企業將加速恢復出產腳步。
陳斌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社會運轉與經濟發展發生影響,需求和出產突然放緩。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工業,其出產運轉也面臨巨大應戰。依據現在數千余家企業的反應,當前的影響首要表現在交通約束致物流運送困難,工業鏈上下游復工聯接不暢,基層員工返崗難和防疫物資供應難保證等。
“多地出臺復工延遲的告訴,機械工業供應鏈難以保證。”陳斌表明,機械工業工業鏈較長,工業鏈上的企業多數渙散在全國不同地區。因為各地疫情不同,停工復產期限不一致,上下游企業間出產供應的匹配難度顯著加大,破壞了部分較脆弱的工業生態。企業接受多重壓力,資金鏈緊張。受疫情影響,商場、出產長期阻滯,導致訂單丟失,資金回籠減少,但企業依然需付出員工工資、社保等費用,承擔著較重的人工成本擔負。一起由出產阻滯導致的訂單交給難、合同執行難,使企業接受著違約成本上升的壓力。此外信貸利息、固定費用等開銷,也對企業形成了顯著的資金壓力。
陳斌還表明,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構成世界重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受此影響,已有部分機械企業收到了延期提貨的告訴,一起還有部分企業已收到取消訂單的消息。雖然現在此類事件尚不遍及,但后續走勢需密切重視,特別是通過工業鏈傳導發生的影響尚難以估計。
來源:網絡資源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