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我國儀器技術研討與產品開發已初見成效
我國儀器技術研討與產品開發已初見成效
高端科研儀器依托進口的問題已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早在199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就設立了科學儀器根底研討專項。2011年,“國家嚴峻科研儀器設備研發專項”和“國家嚴峻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設立,分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處理,一個擔任原創性的儀器研討,一個擔任工程化和產業化。據了解,2011至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來自中心有關部門引薦、經費體量在1000萬元以上的嚴峻科研儀器項目53項,同意資助金額38.14億元;資助全國科研工作者安閑請求、經費體量在1000萬元以下的嚴峻科研儀器項目466項,同意資助金額32.03億元;兩類項目合計資助經費超過70億元。

在這些科研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儀器技術研討與產品開發已初見成效。以科技部“嚴峻科學儀器設備開發要點專項”為例,“十二五”科學儀器專項共安排項目208個,現在已全面進入檢驗階段,有些效果已具有批量出產才能,得到了推行運用。“十三五”期間,科學儀器專項共安排項目142個,現在正處于要害技術攻關和工程化樣機研發階段。
年夫順告訴記者,估計未來幾年,我國科學儀器效果將進入重要的推行運用階段,將緩解我國對國外高端科研儀器的依托。
依托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討所技術建立的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所研發出產的核磁共振波譜儀體系整機已成功推向商場。公司CEO魏嘉說:“我們在國內現已成功賣出了70多臺核磁共振波譜儀,在國外也賣出了一些。”
“在國內核磁共振波譜儀商場長時刻被國外企業主導的布景下,70多臺現已算是相當不錯的出售效果”,魏嘉說,“這一方面得益于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討所長時刻在核磁共振波譜儀領域里的技術積累,另一方面則受惠于國家科學儀器研發計劃的大力支持。”
2007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討所開端承當國家嚴峻科學儀器研發項目,先后獲得60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用于核磁共振主機研發及工程化。經過多年攻關,該所于2014年成功研發出完整的原型樣機。之后,該所又建立了公司,將技術搬運,由公司進行產業化及商場運用的推行。
“最重要的是一些核磁界的老前輩勇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魏嘉說,“在運用過程中,他們發現我們的儀器也不差,而且售后修補更方便,所以開端幫我們不斷地引薦,漸漸口碑就有了。現在很多國內用戶開端了解我們,產品有了必定的知名度。”
不過也應看到,像中科牛津那樣的企業還不夠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討所研討員徐堅說,在大都高端科研儀器領域,因為根底薄弱,依托進口的局勢仍沒有得到改進,研發和出產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還有必定距離。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