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調查顯示,上海是中國科學家最向往的城市
近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編制的《2018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這一指數旨在監測評估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與成效。以2010年為基期100分起計,2017年指數綜合分值達到255.12,比上年增長30.2分,增長率為13.4%。
自2016年起,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組織項目組開展了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指數研究與編制工作。指數分值的變化,反映了2010年以來上海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進程。
在反映上海科創中心發展主要方面的5個一級指標中,科技成果影響力的提升幅度最大,2010年以來年均增長30.88分,特別是2017年增長高達70.92分,顯示了上海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的崛起趨勢。創新環境吸引力年均增長22.74分,2017年大幅增長58.51分,體現了上海區域創新生態環境完善優化,科創中心政策效應日趨明顯。新興產業引領力年均增長21.78分,顯示了上海向創新經濟轉型的態勢。創新資源集聚力和創新輻射帶動力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8.14分和17.26分,體現了上海創新中心城市地位穩步提升,在創新網絡中的樞紐作用不斷增強。
在2018上海科創中心指數研究過程中,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聯合開展了面向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650多名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上海是全球科學家最向往工作的中國城市,已成為亞太區域吸引力位居前列的創新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吸引全球科學家的主要優勢包括:充沛的科研基金支持、領先的科研機構、高水平的科研基礎設施和豐富的科研工作機會等。開放包容的海派城市文化,也是上海打動全球科學家的關鍵因素。
由上海市軟科學基地“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競爭力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制的《2018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昨天也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第九次發布。該指數對亞太53個領先地區用19項指標進行評估,綜合反映了各地區將知識資本轉化為經濟價值和居民財富的能力。新加坡今年蟬聯第一,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分別是:韓國首爾、日本東京、中國香港、中國上海、韓國蔚山、中國北京、中國廣東、中國臺灣和以色列。
“知識競爭力”是指創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產品,并且把它們轉化為經濟價值和財富的生產力及能力。這個概念及其計算模型由總部位于英國的國際競爭力中心提出。
研制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的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羅守貴介紹,今年的亞太知識競力排行榜上,中國板塊整體表現突出,占據了前十席中的五席,浙江、天津和江蘇進入前二十,中國知識經濟發展和知識競爭力的提升可見一斑。與去年相比,今年多個地區的知識競爭力得到提升,其中浙江上升11個位次,江蘇上升6個位次,天津和山東上升2個位次,重慶上升1個位次。福建和湖北則有所下降,遼寧下降幅度比較明顯。“整體上看,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形成了充分的共識,并在科技與教育投入方面形成持續而穩定的增長機制。這對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形成新的經濟驅動力至關重要。”
上海已連續3年排名第五,連續6年位居前十,表現出知識經濟穩健發展的態勢。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