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據聞]儀器無憂網分析全球能源區塊鏈實驗室 顛覆未來能源產業交易模式
5月15日下午,全球首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發布會在北京東城區77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四位能源區塊鏈實驗室聯合發起人著名低碳商業領袖朱偉卿、中科院微電子學博士林樂、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首席區塊鏈專家曹寅、著名區塊鏈企業Factom公證通公司副總裁王立仁先后上臺,介紹能源區塊鏈實驗室、發布能源區塊鏈路線圖、進行區塊鏈行業自律倡議,以及發起能源區塊鏈合作社。最后,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進行總結發言。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若干技術的組合,形成了一種去中心化的底層架構。它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無需信任積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具有監管兼容性,個體民主性,促進全局的低商等特點。這將降低信任成本的建立,提高交易創建的效率,且具有足夠的安全性。
林樂表示,區塊鏈的生命力在于應用場景,應用行業,要求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共同協作。所謂“能源區塊鏈”,就是區塊鏈+能源,區塊鏈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將能源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能源領域和數字領域正在進行一場變革,能源區塊鏈和金融的相互融合會碰撞出絢麗多姿的產業生態,形成改變行業、世界的變革性力量。行業的發展已經把我們推到了一個大融合的時代,技術是基礎,產業是土壤,金融是催化劑。
能源革命正在發生,未來是萬物互聯的趨勢,交易的主體是機器和機器,交易的屬性更加高頻和低密度。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化的合約體系功能,能夠將能源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銜接,區塊鏈成為能源互聯網真正落地的技術保障。
基于以上的理解,林樂表示,能源區塊鏈實驗室的成立定位和意義,就是希望在行業早期建立一個各要素聚集的組織生態推動行業的發展,在變革的早期,探索一種很好的協作方式讓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共同協作,推動變革的快速發生,同時,希望通過資源的匯聚,調動“產學研金”各方力量深度融合,實現區塊鏈加能源的全面落地,能源互聯網的早日實現。
未來發展前途是光明的,現階段存在一些障礙,例如,技術局限、思維鴻溝、范式沖突、跨界障礙、映射困境、道德風險及投入不足等問題,能源區塊鏈實驗室成立的目的也是為了聯合行業內的力量,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王立仁與合作伙伴簽約
介紹了能源區塊鏈試驗是成立的目的和初衷后,曹寅為現場嘉賓介紹了未來幾年能源區塊鏈實驗室的發展路線。曹寅談到,2016年底,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將建成能源區塊鏈主鏈,發行以核證碳減排量(CCER)為基礎資產的數字資產——碳票,同時,實現不同能源垂直領域的若干應用實驗室;2017年中,落地若干具備商業價值的區塊鏈應用,并以碳票為應用結算單位;2018年底,基于能源區塊鏈,建立具有一定規模和明確邊界的新經濟生態圈,并以碳票作為生態圈的價值中介。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發布會的最后,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進行總結發言。李俊峰表示,能源區塊鏈的發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盡管當前很多新理念的具體應用前景還不明朗,但創新值得鼓勵。關于能源互聯網的落地,能源流和信息流是最容易突破的地方,最難互聯的是電力流,因為缺乏需求,但需求是創造發掘出來的。目前,我國有許多分布式新能源、分布式電,如果區塊鏈,能夠建立起一個機制、系統、信譽,讓不能消費的東西的消費了,這就是創造需求,這就是有意義的創新,需要年輕人去努力。
聲明: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實時發布]2016中國實驗室管理與檢測技術國際論壇在京召開
下一篇:配件耗品交易中心 正式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