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尖端科學儀器研發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幾十年差距
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幾十年的差距,建設科技強國的路還很長。
7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指出要加強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科研平臺開放制度,完善國家科技資源庫,培育一批尖端科學儀器制造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權激勵。
上述會議傳達出來的訊息可以看作是一個信號,即尖端科學儀器的研發及制造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戰略層面,接下來相關部委肯定會有具體政策規劃的出臺,甚至可能制定尖端科學儀器產業發展時間表。
譬如登陸火星的“好奇號”就攜帶了十大尖端科學儀器,包括:桅桿相機,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火星降落成像儀,火星樣本分析儀,化學與礦物學分析儀,化學與攝像機儀器,阿爾法粒子X射線分光計,中子反照率動態探測器,輻射評估探測器,火星車環境檢測站。
而近年來,中國科研機構在尖端科學儀器研發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包括:
1、2018年5月22日,研制成功高性能條紋相機
2、2018年5月,研制出世界首臺在線檢測設備工程樣機
3、2018年4月17日,研制出世界首臺流體壁面剪應力測試儀
4、2017年6月,自主研發生產的全球首臺動物全數字PET儀器
5、2008年,研發了國際第一臺超高分辨率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
等等等等,就不一一列舉
為了進一步的減少差距,我們應著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
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當頭炮”,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揮好我國科研者的決定性作用。
二、
著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風,炒作所謂新技術新產業,必須高度警覺,堅決糾正。
三、
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突破口,加快轉型升級。一方面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另一方面要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改進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全產業鏈整體提升。
四、
力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能否抓住數字化發展的機遇,決定制造強國目標能否實現。
五、
著力建設高質量發展承載體,培育一批優質、高效的制造業企業。實現科技業高質量發展既需要科研人員,也需要政府支持,要加大對重點實驗室發展支持,發展一批科研小巨人。
{來源|儀器無憂網,根據專業書籍以及網絡資料編輯創作、轉載需聯系我們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