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中國科學研究院對抑制馬鈴薯發芽取得重要進展
瀏覽次數:2986
時間:2018-07-13 15:00
科研儀器用于食品可以檢測食物的有害指標是否超標,確保人生健康,同樣可以提高食物的產量,如雜交水稻的成熟運用。如今,科學儀器還可以提高食物的儲存時間,降低食物的儲存成本。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在抑制馬鈴薯發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為馬鈴薯耐儲藏提供一種新方法,對于促進馬鈴薯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日前已被美國化學會綠色化學領域核心期刊《ACS可持續化學與工程》上。
馬鈴薯營養豐富且是許多國家的主糧,對于維護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馬鈴薯在儲藏過程中易發芽,不僅降低商品價值,而且產生大量龍葵素,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現有馬鈴薯抑芽技術包括生物法(品種)、物理法(溫度、輻照)和化學法(有機材料),它們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馬鈴薯發芽,但具有成本高、穩定性低、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點,成為制約其規模化應用的關鍵瓶頸,迫切需要發展簡便、環保、低成本的抑芽技術。
課題組制備出一種疏水納米二氧化硅,該材料可有效降低馬鈴薯表面親水性,顯著抑制馬鈴薯發芽并降低龍葵素含量,但卻不影響馬鈴薯品質及其種子在土壤中的發芽率。該方法具有成本低(約30元/噸馬鈴薯)、簡便、環境友好等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觀點:
一個馬鈴薯雖廉價,丟之不惜。但放眼糧食這個層面上,它卻是比原子彈、火箭、飛機更重要的東西。全世界60億人口的需要,儲藏的成本下降,代表著每天減少千萬元的經濟支出。
{來源|科學網}









